昨天的天纵君(SKYLABS)朋友圈中充满了对各地“血月”的直播,有很多朋友纷纷表示,他们看到的“血月”是这样的。
也有这样的:
当然据说,有很多心怀理想的朋友看到的月亮是这样的:
和这样的:
天纵检测要说的是以上“狗血”月亮,均来自朋友圈出品,我们不对月亮的真实性负责的。
现在言归正传,那为什么会有“红月”产生了?这主要还是因为,当地球位于太阳和月亮之间时,照射到月球的太阳光被地球所遮挡,但少部分阳光绕过地球边缘,经过地球大气层的选择性吸收后(包括浮尘、云雾的选择性消光),阳光中波长短的蓝端光线容易被这些悬浮物吸收或散射,而剩下的波长较长的红色光线衍射到了月亮,就使得月亮“红化”了,这也是“血月”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我们总结来说,完美的“血月”现象一般是有两个条件结合产生的:
1. 地球正好处在太阳与月亮之间,月全食现象产生;
2. 合适的地球大气条件,比如一些容易吸收短波长光谱的云雾等。
因此所谓完美的“血月”确实是个小概率事件,在发生“血月”现象的两个条件中我们提到了“光谱吸收”的物理现象。这是利用这种原理,人们制造了“光谱吸收分析仪”,这在检测和测量中已经得到普遍使用。其实早在十九世纪初,人们在研究太阳光谱时,就发现它的连续光谱中有许多暗线。这其实就是太阳内部发出的强光经过温度比较低的太阳大气层时产生的吸收光谱。后通过仔细分析这些暗线,把它与各种原子的特征谱线对照,人们就知道了太阳大气层中含有氢、氦、氮、碳、氧、铁、镁、硅、钙、钠等几十种元素。
根据物质的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的特性,我们在检测中就可使用“光谱仪”对特定物质进行元素分析了。在天纵检测对物质材料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时,就会使用到原子吸收光谱仪(AAS)。
原子吸收光谱仪(AAS)的工作原理,其实与我们“血月”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一致的,都是利用了原子对辐射的吸收都是有选择性的这一特点。由于各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外层电子的排布不同,元素从基态跃迁至第一激发态时吸收的能量不同,因而各元素的共振吸收线都具有不同的特征。
由此我们就可作为元素定性的依据,目前原子吸收光谱仪已是无机元素定量分析应用中最广泛的分析方法之一。天纵检测也利用该法进行样品的微量及痕量成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