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去“秤”原子兼谈化学分析神器GC-MS
来源:
|
作者:SKYLABS
|
发布时间: 2572天前
|
1676 次浏览
|
分享到:
天纵鉴定部门目前配置了一台化学分析的神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在实际鉴定工作中天纵检测的技术人员正是利用GC-MS来获取样品中的化学成分信息和样品表面化学成分空间分布情况的。GC-MS可以将结果以图像的形式直观地反映被测物的物质组成和其原子空间分布情况,天纵技术人员利用这个神器,广泛将其使用在了各种化学成分鉴定和产品质量鉴定工作中。
原子是元素能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单位。20世纪以前,科学家们认为原子是不可分割的,但是实际上原子也是可以分割的,一个完整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再进一步,质子和中子由不同的夸克构成。这里我们对此不做深究。
一般原子的直径在10-10m数量级,质量在10-27kg这个数量级,直接测量原子的质量是不现实的。当然,原子的相对质量用“相对原子量”这个单位可以很方便地表示,但是我们也不能总是一直使用相对原子量,偶尔我们还是要知道原子的绝对质量的,那么问题就来了,原子这么小,质量这么轻,它的精确质量是如何获得的呢?
其实原子的质量不是直接得到的,原子的质量是用一种叫做质谱仪的仪器测量出来的。质谱仪这个仪器本身的用处很多,并不仅限于测量原子的质量。
第一台质谱仪是英国科学家弗朗西斯·阿斯顿于1919年制成的。它一出现就出手不凡,阿斯顿用这台装置发现了多种元素同位素,研究了53个非放射性元素,发现了天然存在的287种核素中的212种,第一次证明原子质量亏损。他为此荣获1922年诺贝尔化学奖。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原子样品从左边进入质谱仪,然后被离子化(常见的离子化方式有电子轰击,化学电离等),在这过程中,原子要么被添加几个电子而带负电,要么被剥离几个电子而带正电,而带了电的原子也被称作“离子”。变成离子的原子样品因为带电,进入电场之后被加速,等到离开电场之后就具有了一定的速度。然后这些离子被送入具有磁场的腔室,然后不同质量的离子会出现不同的路径,通过精确估计这些离子的路径和速度,就可以十分准确的计算出初始原子的质量。
根据上面的原理,我们在质谱分析试样中物质的各组成成分在离子源中发生电离,生成不同荷质比的带正电荷的离子,经加速电场的作用,形成离子束,进入质量分析器。在质量分析器中,再利用电场和磁场使发生相反的速度色散,将它们分别聚焦而得到质谱图,从而确定其质量。
当然,现在所有已知的原子的质量都已经被测量了出来,质谱仪目前最主要的用途不是用来测量原子质量了,而是用来分析样品的组成成分的。
天纵鉴定(SKYLABS)部门目前就配置了这样一台化学分析的神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在实际鉴定工作中,天纵检测的技术人员正是利用GC-MS来获取样品中的化学成分信息和样品表面化学成分空间分布情况的。GC-MS可以将结果以图像的形式直观地反映被测物的物质组成和其原子空间分布情况,天纵技术人员利用这个神器,广泛将其使用在了各种化学成分鉴定和产品质量鉴定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