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纵鉴定(SKYLABS)近日看到中国商报的相关报道。消费者夏先生有向记者反映,他购买的一辆低温运输槽车,也就是大家俗称的罐车,提车后第一次营运时便出现故障,返厂维修后依然问题不断,两年来共返厂检修三次。而厂家除了在第一次返厂时认定车辆有质量问题外,对后面两次返厂检修结果前后表述不一,最终给出“无质量问题”的结论。
“返厂期间明明说找到问题了,正在维修,最后突然又说没有质量问题,出了一张限期提车涵,就敷衍了事。”身为车主,夏先生对厂家的反复很不理解。这辆罐车到底有没有质量问题?车辆返厂期间到底是检测还是维修?面对这些疑问,消费者该如何寻找答案,又该如何维权?
两年内三次因故障返厂
2018年5月,夏先生经石家庄科翔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从新兴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兴能源装备)购买了两台LNG低温运输槽车,俗称低温罐车,其中一台车在运输过程中不断出现故障。
夏先生介绍,这辆车自交付后,承运开始便出现罐体出汗、升压快现象,当时厂家售后人员进行了检测,认为没问题可以运营。直到2018年8月30日,罐车于山东省卸液时发生了严重的喷液现象,形成了巨大的安全隐患。应厂家要求,2018年8月31日罐车返厂维修。这是车辆第一次返厂维修,维修完后厂家承诺对维修部件延保一年。
“其实那次维修出厂后的第一天罐体仍有出汗、升压较快、真空度不够等问题,厂家认为属于正常现象,可以运营。我们也就一直坚持。直到去年8月14日,还在延保期内,该车出现了更为严重的升压快、真空失效等问题,车无法正常使用。”夏先生表示,当时第一时间联系了新兴能源装备售后部门,售后人员到场检测认定罐车真空度失效。应厂家要求,该辆罐车进行了第二次返厂处理。但在返厂后一个月左右,厂家称查不到问题,给出“车辆无质量问题”的说明。
今年3月,该辆罐车又出现升压快、局部结霜等问题,厂家售后人员检测出该车真空度超出正常值200多倍,并将结霜部位拍照留存,随后,这辆车第三次返厂。然而,同第二次返厂一样,两个月后,厂家称“车辆已经检测完毕,不存在质量问题,可以正常使用。”问题没有解决的情况下,又给夏先生下了提车函。
明明实际运输中出现问题,售后人员当场也检测出问题,为何返厂后厂家却称车辆没问题?对此,夏先生很迷惑。
厂家反复:从正在维修到无质量问题
夏先生最关心的就是车辆到底有没有质量问题。第二次车辆返厂后,厂家只是反复称没查到问题,并没有保证车辆确实没问题。考虑到罐车是危化品运输,如果车辆真的存在问题,发生意外,将会给社会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为此,夏先生提出更换罐体的诉求。但是最终厂家没有同意。
到了今年3月,车辆第三次返厂。最初,新兴能源装备给的答复是,这次找到了问题,正在对罐体全面维修。在与夏先生的电话沟通中,新兴能源装备售后处处长高某某明确表示,车罐已经打开,现在正在修,问题就是某位置有接触,更换配件材料后问题就会解决。高某某还强调,这次从前往后重新修一遍,不会再有问题了。
就在夏先生等待车辆修好时,新兴能源装备方面的态度与答复又发生了转变。5月上旬,夏先生收到新兴能源装备的提车函,这次依然是“公司对车辆进行了彻底检测,检测完毕,未发现车辆存在质量问题,可以正常使用”的说辞。
明明之前说找到了问题正在维修,怎么又说无质量问题了?带着疑问,夏先生再次联系了高某某。高某某表示,车辆修好了,没问题了。这个答复更令人迷惑,既然修好了,怎么能说未发现质量问题?
就夏先生反映的情况,记者联系了高某某。“没什么可以说的,不便透露什么信息,无可奉告,让车主走法律程序吧。”高某某如是说。
只能打官司维权?
罐车购买两年内三次返厂检修,每次返厂都要一两个月,这对于承接了长期货运合同的夏先生来说苦不堪言。“车辆反复返厂检修,影响了我们与其他公司签署的承运合同,对方公司提出要解除合作,并要求我们承担违约责任。”这辆罐车让夏先生损失很大。
可是,最终新兴能源装备方面以车辆无质量问题为由,拒绝换罐和赔偿。“耽误了干活,钱也没挣着,关键是不知道车辆的问题有没有给解决,接下来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夏先生陷入了困境。
近些年来,汽车消费领域因产品质量出现的纠纷很多,无论是私家轿车还是货运车辆,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的维权都很难。中国消费者协会曾提出,汽车消费维权难点之一就是产品质量出现纠纷,消费者鉴定难。
盈科律师事务所蒋苏华律师认为,因产品质量出现纠纷,消费者可以找第三方机构做鉴定。“鉴定不难,但是它有一个成本问题,第三方鉴定的有一定成本,并且最终鉴定结论也可能和车主所想要的结果有所差异。这个过程车主要承担一定的风险。